孩子的性格形成,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影響,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是優秀的,而優秀的品質需要有自信,有自信的人看起來才最有魅力。自卑的性格,做事唯唯諾諾,有機會也不敢輕易抓住,總覺得自己不行,孩子自卑,跟家庭影響有關,這8個跡象,表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。

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,嬰兒弱小而無助,完全依賴於成年人,他們意識到父母更強大的力量,以及試圖挑戰這種力量的絕望。
所以自卑感從孩子一出生就伴隨著他們。
在今天,兒童大部分心理問題受到了極大關注,其實導致這些問題的源頭往往是由於孩子的 過度自卑導致的。
所以,父母首先必須能夠識別孩子自卑感體征和症狀,這一點至關重要。
如果不及時發現,那這種自卑將伴隨他一生,使他社交焦慮、無法找到自我價值......甚至可以讓孩子陷入絕望的深淵,引發自殺念頭。
心理學家肖恩庫珀花了5年研究心理學每一個領域,以找出克服自卑和社交焦慮方法。
他總結出了孩子過度自卑8個表現,提醒父母要隨時關注孩子心理健康。
01
過度的敏感
害怕嘈雜、擁擠的環境
對別人無意之舉感到失落
過於活潑多動,其注意力無法集中

當孩子感到自卑的時候, 任何微小批評都會讓他陷入抑鬱惡性循環之中,任何輕微拒絕或者排斥跡象都會讓他感到非常痛苦。
庫珀建議:
1)父母們總是說[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,他們不會改變你生活。],但這樣的建議是沒用。
2)我們 要幫助孩子去構建自己價值觀體系,當他們判斷力變得更強的時候,你就不再那麼在意別人判斷了。
3)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生活中什麼對他來說是重要,他不會根據周圍人而不斷改變自己。
拿別人長處和自己作比較
02
他的某項長處比我好,我不如他
不敢去嘗試新鮮事物總怕會不如別人

當我們和別人比較的時候,不是產生優越感就是產生自卑感, 而有自卑情結孩子往往是在比較中得不到優越感。
因為他們總在專注於別人 「最佳品質」,但這些往往是別人付出了更多練習時間,或是從小就有很大自然天賦。
庫珀建議:
1)告訴孩子們不要忽略別人成功之前付出努力,也不要總關注其他人最優秀地方。
2)如果孩子能滿足於做最好自己,這將大大緩解他們內心壓力。
03
順從的行為
不敢與他人發生眼神交流
安靜膽怯的說話
做事沒有底氣

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作「社會等級理論」,這個理論認為: 你內心行為和感受通常取決於你對自己社會地位或者地位看法。
so,如果你的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,被別人瞧不起,地位低下,那麼他就會開始表現順從。
庫珀建議:
1)家長應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們,讓他們作為一件事情主導者。
2)非必要時不要幹預孩子,他們正是需要不斷面對失敗,才能夠找回面對生活勇氣。
追求完美
04
因一個地方沒做好而大發脾氣
總設定過高目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