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中的「修仙「描述
但很顯然,大部分修行的人,也只能得道些許,榮格認為,對於中國人的心靈而言,需要一種完全可靠的方法,來獲得某種特定的心靈體驗,這套方法在誕生之後只在一個極為隱蔽的小圈子中,通過口頭的方式流傳,直到《太乙金華宗旨》的誕生。
在某種程度上,這本書中所展現的世界觀是世界哲學流派的共同財富,它建立在這樣一個前提上,即宇宙和人從根本上服從的是同一套法則,人就是一個小宇宙,和外部的大宇宙並無嚴格界限,心靈就是人體這個小宇宙的源泉,它和宇宙本源的關係就像是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關係,人其實參與了全部的宇宙事件,里里外外都和宇宙交織在一起,在西方世界的理論中,我們身上的每一個原子,都來源於宇宙大爆炸,最初的那個原子,所以本質上,我們就包含了宇宙最初的一部分,經歷人世間的洗禮,不論好壞,都是為了回歸那個宇宙的最本源,所以才有人說,人生就是一個「修羅場」。
什麼是道?
所以,中國哲學中的「道」就是這套法則,道支配著人,也支配著天和地,「道」這個字由一個首和一個走字構成,所以它的本義是「一條從開端出發直接導向目標的自身固定的道路」,可以理解為就是宇宙運行的機制,萬物變換的宗理,其基本思想就是,「道」雖然自身不動,但卻使宇宙中的所有運動,都有了法則,天道是星辰運行的機制,人道是人生要遵循的準則,道就是世界的本源,你無法真正理解道,但你可以感受到,並無限接近它,這也許就是人生的意義。
《太乙金華宗旨》中說到「既落干宮,便分魂魄」,是指人的身體是兩種心靈結構,相互作用而激活的,在出生前,這兩種心靈是為一體的,來自於「虛無」,虛無就是榮格認為的無意識領域,在人出生後心靈結構分裂,分別形成了「魂」和「魄」,「魄」帶有一個「白」字,屬陰,在人往生後,會隨著身體歸於塵土,而「魂」帶有一個「雲」字,屬陽,是一種高級的能量,在人往生後,會慢慢上升,先是活動一段時間,最後消散於空中,或者說回流到了生命之源,宇宙之源。
宇宙本源
然而我們的大多數人,在其一生中「魄」的意志都會受到情和欲的驅使,七情六慾皆始於魄,從而出現人生「順流」狀態,即從一開始出生,就被慾望拉扯直到終點,可以理解為「魄」就是意識,「魂」就是無意識,所以,如果人在活著的時候,就能實現人生「逆流」,將「魄」的能量由「魂」來掌握,一種內在的向上的,能量循環就開始發生,會出現一個高尚的「我」,儘管它看不見,但是卻能夠影響人,激發出偉大的思想和高尚的行為,古代聖賢就是這樣的存在。
幾千年來,他們一直在激勵和教育人類,只是聖賢也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他們也是肉身幻化而來,所以他們通過修行,來和宇宙的本源連接,在生而為人的時候,就領悟到「道」,領悟到「金花」,領悟到生命的真諦。
而書中提到的曼陀羅,就是宇宙本源的「化身」,通過聯想它,特別是用手去畫它,就能更接近自己內心的本源,而且在畫的過程中,能夠敏銳地注意到自身情緒的變化,修復情感並將情感逐漸外化,繪畫的整個過程本身就是療愈的過程。
繪畫曼陀羅
如果你感到人生無意義,生活很空虛,沒有目標,對世界有一種「無力感」和「失望感」,不妨去試試畫曼陀羅,找到一種你喜歡的曼陀羅,靜心的畫下去,也許能解決你99%的情緒問題。因為在榮格的心理學體系當中,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,都存在著一種內在的自我,被稱作「自性」,繪畫曼陀羅的過程,實際上就是一個自性化的過程。
在這個過程中,個體能夠暴露並發現心理的紊亂之處,整合內心潛意識與意識中的矛盾,從而實現內心秩序,達到自我平復與自我療愈的目的。
有學者依據榮格的自性理論,總結出了曼陀羅功能理論,認為曼陀羅具有保護、定位、凝聚以及整合等重要功能。
在榮格看來,《太乙金華宗旨》這本書不僅讓他理解了無意識狀態的由來,還知道了意識和無意識狀態之間的關係,以及中國古代聖賢可以「逆流而上」到達無意識領域,他們留下的方法讓普通人,也可以達到這種狀態。
那麼,如何達到這種狀態呢?《太乙金華宗旨》其實還給出了非常具體的操練方法,並提到了人身上兩個重要的東西,一個是「元神」,一個是「識神」。如果對具體的「修仙」步驟也感興趣,我會再寫一篇修仙實錄的內容,去介紹這些聞所未聞的神奇事物以及它們的操練方法,可以先關注我。
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總是在用最樸素的語言表達最深刻的道理,這種思想揭示出了真理背後的簡單和深刻背後的質樸,給我們帶來了金花般的芬芳,它就像是雨後清晨的一口深呼吸,使我們在經歷了七零八落的生活後對生命的真諦有了新的感受。
結束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