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嬪妃為什麼大多無法生育?檢查遺體後才發現,真相實在太可悲

2025-05-03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3/4
三國時代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,治國沒有什麼能耐,好色程度倒是最高等級。大臣賀邵都看不下去了,在給他的諫書寫道:國庫的存銀越來越少,老百姓的米缸已經空空如也,都是因為你養了那麼多女人,開支太大,把國家吃窮了。

晉國的開國皇帝司馬炎,也是個好色的皇帝,後宮女人不下萬,為了對妃嬪更公平點,他到晚上就坐著羊車在後宮溜達,羊車在哪個妃嬪門前停下,這貨就在哪裡過夜。

到了五胡亂華南北朝時,後趙出了個皇帝石虎,他創下了皇帝擁有女人的人數紀錄,曾經虜十萬女人充入後宮。

別說十萬女人,就是一萬,皇帝一天一個也三十年輪一遍。

到時候會出現兩種情況,一是皇帝壽終正寢,吹燈拔蠟;二是嬪妃們人老珠黃,對床笫之歡不感興趣。

所以說,皇帝嬪妃們很少生育,主要是因為皇帝女人太多,妃嬪們不能沐浴皇恩。

還有一個原因,是宮斗激烈,有人不許你懷孕。

俗話說「母以子貴」,後宮的妃嬪只有生育才能保住地位,而那些已經被皇帝寵愛的妃嬪,自己又沒有生育能力,就要千方百計不讓別人懷孕。

比如東漢時候的王皇后,西晉時期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,自己不會生育,就不能看到別的妃嬪肚子大,看到的話直接毀掉。

明朝由奶媽逆襲成為明憲宗朱見深女人的萬貴妃,也不會生育,別的妃嬪也就難有個寶寶。一個姓紀的宮女懷孕後,萬貴妃立即安排太監去墮胎。

幸好這個宮女跟太監關係不錯,才做了手腳,將孩子生下(孝宗朱佑樘),要不然的話,明憲宗差點就找不到好繼承人了。

皇后不會生育,妃嬪就不能生育,有的皇后自己會生育,也不讓別人生育,好保持壟斷地位。

比如東漢三國時期,屠夫出身的將軍何進的妹妹何皇后,自己生有兒子劉辯,卻不許別人生育。

王美人懷孕後,怕被謀害,自覺買藥墮胎,可架不住這孩子命大,抗藥性很好,越用墮胎藥反倒越長得快。

最終孩子還是生下來了,在太后的保護下才活了下來,這個對墮胎藥無感的孩子就是漢獻帝劉協。

像劉協這樣命大的孩子,可以說是萬里挑一,絕大多數孩子都被毀掉了。

因此,嬪妃們的生育率自然很低。

妃嬪生育率低的第三個原因,是醫學不發達。

明朝一共有16個皇帝,竟然有10位皇帝沒有後代。

其中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,縱情聲色幾十年,在豹房裡日夜奮戰,但是卻沒有生育一個兒子,主要原因是生育能力不行,只播種不收穫。

其他九位皇帝,生育能力沒有問題,孩子也生育過幾個,但都夭折了,除了宮斗的原因,也跟當時醫療條件落後有關。

清朝的時候,也出席過類似情況。

清代皇帝妃嬪普遍較少,康熙和乾隆比較多,但是登記在冊的也沒有超過一百個。

雍正皇帝身邊的女人,還不到三十個。

乾隆之後的皇帝,那方面一個比一個差,擁有的嬪妃數量也隨之降低。

道光皇帝有21個妃嬪,咸豐皇帝的后妃數量不到20個;光緒皇帝的后妃數量更少,不到十位數。

而且康熙和乾隆時代,也沒有出過幾個像萬貴妃和賈南風那樣強勢的女人,自己生就不讓別人生。

即便如此,妃嬪生育率依舊不高,主要是醫療條件落後。
奚芝厚 • 290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43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1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52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9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4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