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後宮美女
康熙皇帝有50個后妃,只有55個子女,人均生育一個多一點;乾隆40多個后妃,只有27個子女,人均生育率還不到0.7。
嬪妃們不是不會生,也不是沒有生,而是生下來之後夭折了。康熙的前四個兒子,都是夭折;最後一個兒子,也是在出生當天夭折。
雍正生了十個兒子,有四個是出生之後便夭折,還有三個沒有活過十歲。
那時候,僅僅是一個天花,就足以讓妃嬪們色變,據說乾隆就是因為得過天花,有了免疫力,才被雍正定位接班人的。
而上述幾個原因中,第一個原因才是最主要的,皇帝不能生育的不多,霸道皇后也不多,主要還是皇帝太忙,精力有限,很多女子被選秀到了宮中之後,皇帝根本不翻不到她的牌,一輩子也沒有輪到一次,連皇帝長得什麼樣都不知道。
當然,在此之前,人們只是猜測,並沒有真實憑據。
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,不少古代嬪妃的墓葬被發掘出來,考古專家和歷史學者在對墓中的妃嬪屍身進行了解剖化驗之後,才吃驚地發現,她們很多人還是處女身。
這終於揭開了內幕,發現了皇帝後宮子嗣少的原因。
許多有機會進入後宮的女子是精心挑選的,肯定是姿色尚佳,百里挑一。
但是好看的女人在外面是鶴立雞群,到了皇宮就被淹沒了,因為這裡的女子都是挑選出來的,模樣一個比一個標緻,皇帝在美人堆里,就像到了洛陽的牡丹園一樣,到處都是國色天香,產生了審美疲勞,不是真正有個性的女子,根本無法引起皇帝的注意,無法讓天子產生興致。
一旦剛進宮的時候,沒有被皇帝翻牌,那以後你的命運就算註定了,很難有面君的機會,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。
原因很簡單,皇帝的選秀不像老百姓家的孩子娶妻,一輩子只有一次。
就拿清朝皇帝來說,他們的選秀是三年一次,13歲的時候就有資格被選中,以保證把天下美色無一遺漏地弄到宮中,被自己享用。
理論上講,第二批選秀進來的秀女,比首批的年齡要小,看起來更水靈,更容易引起皇帝的興趣。
如果第一批被選到宮裡,皇上沒有臨幸你,第二批的更新鮮,更嬌嫩,你還有機會嗎?
隨著第二批、第三批選秀,你即使是一朵含苞待放的鮮花,也只能是日漸枯萎,失去光澤,不會被皇帝發現。
當然,在歷史上,剛選入的時候沒有引起皇帝興趣,後來忽然有一天被皇帝想起,被臨幸,受寵愛的例子也不是沒有。
比如劉邦就曾經把魏王豹的小妾薄姬弄到宮裡,結果因為美女太多,他早把這件事給忘到九霄雲外了。
直到一年之後,從薄姬閨蜜管夫人、趙子兒的口中得知此事,才心血來潮臨幸,一發命中,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。
那個大胖小子後來當了皇帝,即漢文帝劉恆。
薄姬因此苦盡甘來,成為皇太后。
唐太宗時期的武媚娘也是如此,她很有姿色,毫不誇張地說,是有閉月羞花之貌。
她14歲就進宮了,對未來充滿期望,也很有自信。
可是理想很豐滿,現實太骨感,後宮佳麗三千,她被埋沒,坐了六年的冷板凳。
這時候唐太宗已經快五十了,精力也不行了,加上宮中美女多,武媚娘已死心。
如果不出意外,她只能孤獨終老。
就在希望之火快要熄滅的時候,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出現,這個男人不是唐太宗,是他的兒子李治。
當時唐太宗病重,已經是太子的李治在身邊伺候,不離左右,跟武媚娘偶遇,被她的美色所吸引,亂了方寸,就在父皇身邊跟對方眉來眼去,產生了感情。
唐太宗死後,李治將武媚娘接到宮中,她的人生迎來劇變,最終成為女皇。
不過,像薄姬和武媚娘那樣枯木逢春的事例在歷史上並不多見,屬於奇蹟。
絕大多數女子被選進宮之後,命運悲催,只能慢慢凋零枯萎,蹉跎美好年華。
因此,不少女子在進入宮中只能聽天由命,一天天期盼,盼星星盼月亮,從青絲到白頭,根本不能被皇帝臨幸一次,直到進入墳墓的時候,還是處女之身。
說來說去,還是萬惡的制度,讓皇帝一個蘿蔔可以有千萬個坑,但是他卻沒有興趣,或者沒有精力占有;而無數個小伙子,幾個蘿蔔不能有一個坑,註定要打一輩子光棍。
來源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《史記·樊噲傳》《舊唐書·食貨志》《晉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