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一位儒士對「尊王攘夷」提出不同見解的時候,法正不自覺地握緊竹簡,站起身來說道:「晚輩覺得周王室雖然已經衰落,但是禮樂制度不可廢。」
他聲音洪亮,邏輯清晰,使得那些老儒士們都投來了讚許的目光。
祖父站在廊下,看著法正與客人進行激烈地辯論,臉上滿是驕傲的神情。
這個聰慧勤勉的少年尚不知曉,那些曾經在家中中讀過的書、思考過的問題,終將變成自己的真才實學,在日後的亂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,影響著歷史的進程。
蜀道之險,難掩鴻鵠志
法正之所以刻苦讀書,是因為他有著遠大的志向,希望能夠輔佐一位明主,成就一番大事業。
建安初年,關中大地戰火四起。法正望著自己的家園變成了一片廢墟,衣袖中揣著的竹簡已被汗打濕。
他的同鄉夥伴孟達,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:「孝直,聽說益州乃是一處福地,不如結伴南下?」
法正看著遠處的落日,一時間陷入到了沉思之中。
最終,法正將竹簡慢慢地放進自己的背包中,決定跟著孟達一同去往益州。
當時,益州的道路崎嶇難行,到處都是懸崖峭壁,十分險峻。
法正扶著陡峭的岩壁前行,時刻注意著自身的安全。
他們走了很久,最終看到了益州寬闊的平原。這時,他的眼睛突然亮了,看到了波光粼粼的岷江和滿是金黃水稻的田地。
孟達興奮地拽他衣袖說道:「孝直,這便是天府之國!」
法正卻咬緊自己的嘴唇,緊緊地握住自己腰間的佩劍。他想要在這一片地方發揮自己的才能,實現自己的抱負。
後來,法正與孟達經人介紹,順利地見到了益州首領劉璋。
當時益州城內,劉璋閒來無事就呆呆地坐在椅子上,慢條斯理地剝著橘子。
法正與孟達向劉璋行禮的時候,看到書案上的奏疏已經落了灰塵,好像很長時間沒看過了。
劉璋看到法正與孟達之後,便將橘皮隨意扔在銅盆里。
劉璋並沒有給予他們很高的禮遇,反而有點怠慢。
劉璋給了他們一個閒職,可以說沒有什麼權力。這時,法正抬頭看見孟達失望的眼神。
這個結果與他們預想的禮遇完全不一樣,大大出乎了他們的預料。
他們回到了劉璋安排的住所,法正抓起書案上的竹簡,狠狠摔在地上。
法正覺得劉璋不思進取,根本就不是發現人才的伯樂。
此後數月,法正常徘徊在益州的街頭巷尾。
他望著商隊滿載蜀錦出川,聽著茶樓上說書人講英雄故事,時刻準備另尋明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