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變幻莫測的三國舞台之上,各路英雄豪傑紛紛登台亮相,競相逐鹿。
各方謀士為主公出謀劃策,其中劉備手下的謀士最多,皆是諸葛臥龍這樣的奇人。
不過,令曹操最為感慨的謀士,還當屬法正。後世人稱「法正不死,便無三國」,法正到底有多厲害?
書聲里的少年志
少年時期的法正喜愛讀書,十分聰穎。院中的石桌和石凳、書桌上的筆墨紙硯,都映射出他求知若渴、埋頭苦學的身影。
每當夜幕降臨,他書房中的蠟燭總是在很晚的時候才熄滅。
法正最喜歡研究古書典籍,每當看到一個觀點的時候,必然奮筆疾書,努力將先賢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才學。
東漢末年,關中大地的秋風蕭瑟清爽。秋風捲起枯黃的落葉,發出一陣陣清脆的響聲。
法正生活的庭院中,有一棵古柏樹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。
這時,只有八歲的法正,動作嫻熟地將《論語》竹簡平整地攤在院中的石桌上。
清晨的風掀起他單薄的衣服,卻並未驚醒沉浸在學習中的他。
沒過一會兒,祖父法真拄著竹杖向他慢慢地走過來。
法真看見法正在認真誦讀經書典籍,他的臉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他在法正的背後說道: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」
法正聽到祖父的聲音,突然抬起頭。法正的眼睛中帶著童真的清澈,他看著祖父慈祥的面容,順勢問道:「祖父,這句話是不是說讀書要邊讀邊想?」
法真輕輕地撫摸他的頭頂,竹杖在乾淨的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聲響。
他回答道:「孫兒,正是如此,讀書就像登山一樣,不但要步步踏實,而且要抬頭看路。」
法正若有所思地點點頭,將手中的竹簡放到自己的懷中,繼續在院中柏樹的樹蔭下背誦。
每次遇到下雨天,法正就在書房中學習。他有時學累了,就趴在書桌上,手中攥著泛黃的經卷,昏暗的燈光將他的影子投在牆壁之上。
每當法正遇到難懂的語句時,他總會使勁咬著自己的嘴唇,皺著眉頭。
一直到弄懂了這個語句的意思,才會安心地放下手中的經卷。
他有時讀書正在興頭的時候,突然會站起來,在狹小的房間裡來回踱步。
這時,他小聲背誦著書中的內容,狀態輕鬆自然。
有一年春天,法正的家中來了幾位遊學的儒士。院中的桃花剛剛盛開,花瓣隨風飄散,有的花瓣就落在了石桌上的茶杯中。
這時,法正捧著竹簡,恭敬地向這些客人們行禮,隨後加入關於《春秋》的討論之中。
他有時頻頻點頭,有時皺起眉頭,聽到不同見解時,便會用心去理解他們的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