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淒冷的夜晚,47歲的盛方頤獨自喝著悶酒。往事如潮水般湧上心頭:童年的無憂,父母的寵溺,出嫁的風光,丈夫的背叛,沉淪的痛苦。
她跌跌撞撞地翻出父母的遺像,看著照片上慈愛的面容,積壓多年的怨恨和絕望瞬間爆發。她歇斯底里地將遺像摔碎在地。
「爹!姆媽!」她指著地上的碎片,聲音嘶啞地哭喊,「你們生我養我,把我捧在手心,為什麼不能護我一輩子!既然護不了,當初為什麼要把我養成這樣!為什麼啊!」
哭喊累了,她又痴痴地笑,瘋了一般。
最後,她顫抖著摸出藏起來的最後一點生鴉片膏,放在手心捂熱,就著冷酒,猛地咽了下去。
第二天,當人們發現她時,這位曾經的首富千金、天價新娘,早已在冰冷的地上停止了呼吸。她的身後事,只有一口薄皮棺材,一塊荒地,潦草得令人心酸。
有人說她是「民國敗家女」,是自作孽不可活。
這話有一定道理,她後來的選擇確實將自己推向了深淵。但若將所有責任都歸咎於她,似乎又過於簡單。
盛宣懷子女眾多,後代命運各異。有像四哥盛恩頤那樣揮霍無度、敗光家產的典型「敗家子」,也有不少依靠自身努力在各領域取得成就的後人,他們散居海內外,延續著家族的血脈。
這說明,豪門出身並非決定命運的唯一因素,個人的選擇、教育和機遇同樣重要。
盛方頤的悲劇,在盛家眾多子孫中顯得尤為刺眼和極端,更凸顯了其個人經歷和成長環境的特殊性
真正的愛,不是為孩子遮擋一切風雨,而是教會他們在風雨中前行。
不是給予取之不盡的財富,而是培養他們創造價值和應對生活的能力。
不是無原則地滿足所有慾望,而是幫助他們建立堅韌的品格和獨立的人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