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朝的無奈:不管如何勵精圖治,也改變不了亡國的命運

2025-05-09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1/6
陳朝的無奈:不管如何勵精圖治,也改變不了亡國的命運

陳朝立國三十二年,共傳五帝。

縱向對比,陳朝皇帝的平均素質要遠高於南朝的絕大部分皇帝。

但歷史的無奈就在於此。經過百餘年對峙,南北分裂的局面,此時已接近尾聲。

過大的實力差距,使得陳朝皇帝的勵精圖治,都是做無用功。不可能改變南朝被北朝統一的歷史大勢。

南陳天康元年(566年),陳文帝陳蒨駕崩。

由於太子陳伯宗年輕,陳蒨的弟弟、安成王陳頊便掌握了大權。

兩年後,陳頊以皇太后的名義廢陳伯宗為臨海王,自立為帝,是為陳宣帝。

陳頊在位期間,興修水利,鼓勵生產,頗有陳文帝的遺風,使得江南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恢復與發展。

但由於得位不正,朝野一直有人指指點點。陳頊需要立威。而要想立威,開疆擴土無疑是最好的方式。

當時除了南陳外,還有北周和北齊。以陳朝的國力,同時對北周、北齊開戰,顯然不現實。只能聯合一個,針對另一個。

那要聯合哪個呢?

答案必須是北周。

一來,陳朝國都建康(今江蘇南京)離北齊治下的淮南僅一江之隔。

可以說,陳朝是「天子守國門」。

如果陳軍主力向西討伐北周,齊軍趁虛南下,搞不好就是滿盤皆輸。

並且淮南地區河道縱橫,也有利於陳軍水師征戰。

只有先拿下淮南,確保長江主航道,陳軍才能放心大膽地攻打江陵、襄陽等地。

二來,北周的政局比北齊穩定。

陳頊篡位不久,北齊太上皇高湛去世,其子高緯正式掌權。

高緯貪玩,不理國事,便把朝政一股腦地扔給錄尚書事高阿那肱、侍中穆提婆等人。

這幫佞臣,無才無德,搞得北齊忠良離位、政局糜爛。

北齊武平三年(572年),穆提婆等人誣陷大將斛律光謀反。高緯不辨是非,竟然下旨將斛律光處死。

稍早之前,北齊另一位名將段韶病死。

北齊三大名將,斛律光、段韶、高長恭。現在死了倆。

一時間,北齊的軍事形勢急轉直下。

相比之下,北周則是國主親政,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
斛律光被冤殺的同年,周武帝宇文邕親自動手,超度了權臣宇文護。

宇文邕雄才大略,親政後繼續推行均田制,改進和發展府兵制,將府兵指揮權從中外都督諸軍事府,收回由皇帝掌握,並開始招募均田戶農民充當府兵,擴大兵源,充實軍事力量。

另外,北周此前曾大舉進攻陳朝的湘州(今湖南長沙)。結果沌口一戰,北周、西梁聯軍完敗。陳軍趁機發動反攻,兵鋒直指江陵,打得北周數年之間不敢再南下。

吃一塹長一智,這時候的宇文邕不敢打南陳的主意,也有意聯陳抗齊。

既然形勢明朗,陳頊便召集大臣朝議。

自梁末以來,南朝二十餘年間,兵鋒不敢過長江一步,南陳公卿大臣懾於北齊積威,普遍不同意北伐。只有大將吳明徹堅決支持。

陳頊力排眾議,以吳明徹為都督,領兵十萬征討北齊。

南陳太建五年(573年)三月,吳明徹揮師北上,史稱「太建北伐」。

是役,陳軍分四路出擊:

中路為主力,由吳明徹親自指揮,渡江攻秦郡;

西路由黃法氍指揮,自采石磯過江,西攻歷陽;

東路由徐敬成指揮,率偏師攻打揚州。

另外,西陽太守周炅同步從西陽、武昌一帶出兵,進攻北齊羅州(今湖北蘄春)。策應主力。

北齊內部政治動亂,加之齊人對淮南不重視,認為這是意外得來的邊鄙之地,統治十分殘暴,導致民怨沸騰。

因此陳軍北上後,百姓簞食壺漿,進展非常順利。

就在齊軍兵敗如山倒之際,高緯又來給陳頊瞌睡送枕頭——將自家最後一個能打的蘭陵王高長恭也賜死了。

戰至同年十一月,陳軍收複數十城,將邊界由長江推至淮河一線。
1/6
下一頁
奚芝厚 • 28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43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1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52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9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4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