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霉的嘉慶帝:在位長達二十五年,卻處處透著詭異,大清註定要亡

2025-05-22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3/4
所以,嘉慶帝將剿滅白蓮教和整頓吏治結合在一起,只有把人整明白了,才能剿滅白蓮教。

乾隆帝晚年,軍隊冒功領餉、剋扣軍餉之事經常發生,他不是不想管,而是沒有精力管。

既然皇帝不管,將領們就大吃特吃,甚至養寇自重,白蓮教鬧得越凶,他們就越能發財,畢竟只要白蓮教在,軍餉就不會停止,大把的銀子灑下來,他們就有得賺了。

到了後期,官員們更是把剿滅白蓮教當肥差,趨之若鶩,他們不是為了立功,而是為了發財。

嘉慶帝親政後,抓了一批人殺掉,以儆效尤,然後下罪己詔,以警示群臣,同時下旨各地辦團練,採取「依山隘寨堡,扼守要路,堅壁清野,攻撫並施」的策略,取得了不錯的效果,幾個白蓮教頭領先後被殺。

但是,白蓮教規模實在太大,地少人多的情況不改變,白蓮教就無法徹底剿滅。

然而,嘉慶帝對這件事也無可奈何,他採取了很多措施,比如限制茶葉和煙草的種植,推廣土豆和玉米的種植,鼓勵漁獵活動,等等,但都治標不治本。

彼時,西方正在進行工業革命,先進技術極大促進了農業和經濟發展,清朝卻還在固步自封。

如果能放眼世界,嘉慶帝其實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,他其實也知道世界正在變化,但他選擇無視,其實是擔心前進技術的引進,會影響滿清的統治地位。

所以,嘉慶帝選擇不停砸錢,強行剿滅白蓮教起義,前後打了九年,動用了十六省軍隊,一直到嘉慶九年才將白蓮教剿滅。

不過,白蓮教是剿滅了,但百姓還是沒飯吃,並且清朝還在內耗中花掉了2億兩白銀,相當於清朝五年的財政收入,可謂殺敵八百,自損一千。

至此,清朝的國庫徹底空了,八旗、綠營也被證明沒有戰鬥力,這就為內憂外患埋下了伏筆。

在很多史書中,嘉慶帝都被評價為清朝「由盛轉衰」的責任人,這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,因為清朝衰敗的責任不在他,他只不過是資質太平庸,沒能力挽回頹勢而已。

中國歷史發展到清朝,幾千年的陳規陋習都被清朝繼承,不出現一場大變革,是無法改變的。

清朝雖然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,也是封建專制制度的巔峰,但中國地大物博,官僚、軍隊體系十分龐大,還有億兆子民,一個皇帝真的無法面面俱到,把每件事都做好,這當然是封建制度的弊端之一了,無可避免。

嘉慶帝遇到的很多問題,康熙帝和乾隆帝都遇到過,二人都可稱聖主,都沒能一舉扭轉乾坤,憑什麼嘉慶帝就可以呢?

所以,更多時候,嘉慶帝就是「背鍋俠」,並且他為了改變現狀而做出過努力,只不過失敗了。

嘉慶帝其實很務實,他不像雍正帝那樣喜好祥瑞,也不像乾隆帝那樣好大喜功,而是努力思考如何保住盛世,並為之付諸行動,為此他可以宵衣旰食,自我約束。

比方說,嘉慶帝在吏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,以殺掉和珅作為起點,開啟了一場官場風暴。

嘉慶五年,雲南威遠一帶水災嚴重,雲南巡撫江蘭卻不上報,嘉慶帝得知後下旨質問他,他還嘴硬不交代,嘉慶帝不能忍,直接將他罷職;

嘉慶九年,直隸總督顏檢在收麥之前就謊稱麥子收成很好,蝗蟲已經被撲滅,結果收麥時蝗蟲都飛到皇宮去了,被嘉慶帝撞個正著,嘉慶帝氣得不行,對顏檢進行了嚴懲。

對於貪污腐敗的官員,嘉慶帝手段更嚴厲,漕運總督富綱、直隸司書王麗南、兩江總督鐵保、江蘇巡撫汪日章等人,都因貪污受賄而被殺或者流放。

但是,甭管嘉慶帝再怎麼努力,積弊叢生的官場還是無法改變,因為這是文化和制度問題,不是一場整治行動就能改變的。

與吏治並行的其他問題,比如人地矛盾、軍隊墮落等等,嘉慶帝都無法改變,他能改變的是閉關鎖國,可他不敢這麼干,畢竟康雍乾都堅持如此,平庸的他只能循規蹈矩。

05
奚芝厚 • 317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45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2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53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0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4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