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三桂帳面只有2.2萬兵力,康熙為何花了八年時間才鎮壓下去?

2025-05-23     花峰婉     反饋
1/3
吳三桂帳面只有2.2萬兵力,康熙為何花了八年時間才鎮壓下去?

三藩之亂發生前,平西王吳三桂帳面上的兵力是2.2萬人,所以當他主動提出撤藩的時候,康熙皇帝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下來了。但是事情遠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簡單,三藩之亂爆發後,康熙調集了全國的資源和兵力予以鎮壓,歷時八年才取得勝利。

儘管官方政書《清聖祖實錄》的纂修官和總裁官,以及滿朝文武都說康熙撤藩是英明的決定,但是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,撤藩的條件並不成熟。

首先是對吳三桂的實力和決心沒有充分的認知

吳三桂起兵造反是被動行為,在撤藩令下達之前,他始終抱著「自以功高,朝廷終不多奪我滇」,「如明沐英世守雲南故事」,無非就是想當一個世世代代的雲南王而已,沒有奪取大清江山取而代之的野心。

然而吳三桂也有自己的底線,他決心死守雲南永為滇王,如果朝廷突破這個原則危及他的利益,那麼就會不惜放手一搏,起兵反清,進而奪取川陝黔贛鄂,建立一個和清廷對峙的南北朝局面。

康熙和滿朝文武顯然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,妄想以一紙詔書,就逼迫吳三桂交出兵權和雲南地盤,正是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引導下,才有了後面的三藩之亂。

搞不清吳三桂的真實想法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康熙帝對吳三桂的實力缺乏客觀的評估。吳三桂經營雲南多年,有著強大的軍力、財力、人力,朝廷根本搞不清楚具體的情況,偏執的認為只要出兵,就可以逼迫吳三桂就範。

從順治朝開始,吳三桂就刻意隱瞞了自己的實力,兵部的冊籍上只記載了吳三桂有「藩下甲兵一萬」,投誠兵1.2萬。另有四川、湖廣新編的援剿四鎮,協助雲南防務。

此外,雲南本省設有永順等六鎮,這些鎮都屬於綠營編制,有兵士3萬人。援剿四鎮和雲南六鎮名義上是歸吳三桂節制,但卻不是他的「藩下甲兵」,而是屬於朝廷的軍隊。反觀清廷卻有近60萬的綠營兵和20多萬八旗兵,和吳三桂的2.2萬兵力比起來,簡直是小巫見大巫。

吳三桂實際擁有的將士,並不只是2.2萬人,他自崇禎末年開始一直駐守山海關,降清後他原先的部屬很多被解散或打亂,僅帶領一萬精銳的關寧鐵騎隨清軍南征北戰。因此一旦決定對抗清廷,吳三桂從未經編入官方冊籍的老部下中徵召幾萬名壯丁入伍,是輕而易舉的。

此外,吳三桂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,還可以臨時招募大量軍隊,甚至還能促使援剿四鎮及雲南總兵官的綠營歸附於己。

所以當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宣布反清時,吳三桂便在幾天時間內帶領二十餘萬軍隊離開昆明,進取貴州,這些情形是康熙帝所沒有預想到的。

其次是低估了吳三桂的財力和戰鬥力

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源自經濟實力,雲南是個窮省份,康熙朝徵收的賦稅不到全國總數的2%,在朝廷看來,就這麼一個窮省絕對是難以供養大量軍隊的。
1/3
下一頁
奚芝厚 • 31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45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2K次觀看
福寶寶 • 52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0K次觀看
喬峰傳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38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8K次觀看
花峰婉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19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9K次觀看
奚芝厚 • 3K次觀看
呂純弘 • 6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5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14K次觀看
舒黛葉 • 24K次觀看